济南的秋雨总带着几分缠绵,张先生坐在临窗的梨花木桌前,指尖拂过一枚沉甸甸的铜币。这枚钱币的传承故事,要从他祖父那只磨得发亮的黄铜烟盒说起。民国十七年的冬天,祖父在济南商埠的绸缎庄当学徒,因冒雪送还客户遗落的账本,获赠了这枚铜币。客户临别时特意叮嘱:"这物件现在不起眼,将来或许能让你看清世道变迁。" 此后无论家境起落,祖父始终将钱币藏在烟盒夹层,临终前才郑重交给张先生的父亲。儿时的张先生常偷摸拿出钱币把玩,记得八岁那年夏夜,祖父摇着蒲扇讲起曾见溥仪退位时的场景:"当年街面上铜钱、银元、铜元混着用。"
这枚宣统三年大清铜币库平一两背立龙伍圆试铸铜样,展现了清末高超的铸币工艺。钱币正面以珠圈分隔内外两区,内圈镌刻 "大清铜币" 四字,字体采用端庄的楷书,笔锋刚劲有力;上缘铸 "宣统三年" 纪年,下缘标注 "库平一两" 币值,两侧分列缠枝花。背面中央为一条威风凛凛的立龙,龙身盘踞,鳞片清晰可数,龙须飘逸灵动,龙爪紧握宝珠,尽显皇家威严;立龙包裹着面值“伍圆”。钱币表面形成了温润的深褐色包浆,边缘因长期流转形成自然磨损,却更显岁月沉淀的质感,币面图文立体感强,压铸痕迹清晰,当属试铸样币中的精品。
展开剩余55%这枚钱币诞生于清末币制改革的关键时期。1911 年,清政府为整顿混乱的币制,决定统一货币单位,由度支部(原户部)统筹铸造新式铜币。当时各地铸币成色、重量不一,严重阻碍了商品流通,而这枚库平一两铜币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试铸样币。它采用库平一两的标准重量,统一了币值单位,试图扭转清末货币体系混乱的局面。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爆发,这套新式铜币未能正式发行,仅留存试铸样币。据史料记载,此类试铸铜样存世量不足十枚,加之见证了清末币制改革的历史,兼具文物价值与收藏价值。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同类试铸样币成交价屡创新高,其投资潜力可见一斑。
张先生决定出手这枚传家宝,虽然对这枚承载家族记忆的花钱感情深厚,但因近期家中有重要规划,急需资金周转,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忍痛决定将其出手。此次通过推文发布转让信息,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广泛的传播力,能够精准触达众多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大大增加交易成功的几率;另一方面,推文将全面、详细地展示钱币的历史渊源、专业特征和价值潜力,让潜在买家充分了解这枚花钱的独特魅力与珍贵之处。张先生希望这枚凝聚着家族故事与历史底蕴的宣统三年大清铜币库平一两背立龙伍圆试铸铜样,能够找到真正懂得欣赏和珍视它的新主人,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
发布于:湖南省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