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的福州中山纪念堂,静静伫立于闹市一隅。从清代贡院到中山纪念堂,它见证了闽地科举兴盛、重教尚学的优良传统,见证了近代福建革命先驱救亡图存的顽强意志,也见证了八闽儿女追求光明、与党同心同行的坚定步伐,是统战底蕴深厚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经受时光侵蚀,伴随设备老化,这座承载城市记忆的古建筑,亟待一场脱胎换骨的新生。
2024年初春,在民革福建省委会的牵头下,中山纪念堂设备改造工程正式开启,以“绣花功夫”书写文保新章,以“清风正气”擦亮廉洁底色,谱写了历史文脉与廉洁文化交相辉映的闽都佳话。
纪律严明
筑牢项目廉洁防线
“文保单位的每一分钱,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项目启动会上,民革党员、设计专家孙永青的话语掷地有声。他推了推眼镜,将反复打磨后形成的设计方案,郑重地递交给参建方。作为省级文保建筑,中山纪念堂的设备改造关乎统战文化传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决定了工程从预算审核到招标采购的方方面面,都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依规依纪稳步推进。
展开剩余75%为确保改造工程的廉洁高效,项目团队在筹备阶段就将预算审核作为首要任务,邀请专业审计机构对每一项支出进行细致入微的审核,如在水电线路改造方面,通过现场勘查、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制定详细预算方案。审计专家的“放大镜”,有效避免浪费和重复投资,达成了项目资金使用的“最优解”。
设备采购事关廉洁风险和工程质量,项目团队始终秉持廉洁之心,严格执行网上招投标流程,以多元参与的监督机制共筑“阳光采购”平台。八月的招标室,报价单在空调冷风中炽热传递,每个单价都烙着竞逐者发烫的渴望,这远比窗外榕城骄阳还来得灼热。面对7家供应商,评审组长林工程师抛出专业之问:“贵公司的LED灯具,如何精准匹配民国建筑内部风格的色温?”这一问如试金石,令两家企图以低价冲标的企业当场语塞。经过这场被供应商戏称为“史上最严”的技术答辩,最终胜出的施工团队不仅提交了LED灯的性能报告,更让厂家派送了不同颜色灯源进行现场调试。阳光下的“最严答辩”,于细节之处尽显廉洁与专业的双重坚守。
监督护航
淬炼文保工程精品
施工阶段是设备改造工程的关键环节。项目团队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筑牢安全廉政双防线,守护工程质量生命线。
中山纪念堂改造工程配备了专业监理单位,全过程参与项目筹备施工、竣工结算、质量保修等各阶段,时时督促施工方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和时限完工。10月的一个暴雨夜,施工队长老陈急匆匆找到项目监理:“李工,怕赶不上施工进度,电线铺设方法能否简化?”灯光下,李监理铺开施工设计图,指尖轻点:“中山纪念堂的每一根管线,关乎百年历史建筑,质量和安全坚决不能打折扣!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忽视规范的借口,必须严格按规范按要求施工到位。”暴雨夜的坚定原则,只为守护那份不容妥协的质量承诺。专业团队的清廉自律、全程守护,保障了中山纪念堂改造项目按时竣工并通过工程验收。
清风润泽
打造同心文化地标
在施工过程中,民革福建省委会高度重视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采购单位等工作人员的廉洁教育,制定了严格的廉洁纪律和工作规范。在仓山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年轻干部小李观看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例的警示教育片。片中一个个因贪污受贿而身陷囹圄的人员,一场场痛哭流涕的忏悔,带来触及灵魂的警醒和震撼,也令廉洁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坚定表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一定要坚守廉洁底线,为中山纪念堂的改造工程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了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施工团队设立了廉洁奖励机制,对遵守廉洁纪律、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在一次工程关键节点,施工团队面临大堂吊灯拆装清洗的技术难题。“这大堂层高有6米多,吊灯螺丝都生锈了,上去拆除有很大的难度,安装回去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得有个稳妥的施工方案。”施工队中的技术骨干陈冲盯着吊灯陷入了沉思。但他没有退缩,主动承担起攻克难关的任务,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而施工团队对此也及时给予物质奖励,有效激发了整个团队奋勇争先、苦干实干的热情。
2024年11月中旬,在众志成城的不懈努力下,改造后的中山纪念堂正式亮相。全新的灯光系统营造出更加温馨典雅的氛围,先进的空调设备为访客带来更加舒适的感受,智能化的安防系统确保了古建筑的安全。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拜谒仪式上,阳光透过玻璃窗折射于孙中山先生铜像,与室内的暖色灯光相互辉映,将整个中山纪念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让人恍惚间似乎穿越百年,目睹孙先生振臂高呼的热血场景。
如今的中山纪念堂,已成为首批190个福建同心地标之一,其设备改造工程,见证了以当代人的清廉操守、促同心文化薪火相传的全过程,充分展示出:廉洁,是历史最好的防腐剂;匠心,是文化永恒的守护者。
发布于:北京市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